2021上海高考语文 (2021上海中考分数线)

上海娱乐 06-25 阅读:28 评论:0
2021上海高考语文 (2021上海中考分数线) 一、现代文阅读(35分)1. 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面小题。(12分)[甲文]伟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,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。伟大的精神力量,不仅在于它能够创造奇迹,更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克服困难、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毅力。在世界历史上,有许多这样伟大的精神力量的例子。古希腊的斯巴达人,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,在温泉关战役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。近代的美国独立战争,以其反抗暴政、争取自由的信念,激励了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。伟大精神力量不仅在战争中发挥着作用,在和平时期也同样重要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、自强不息的精神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。伟大的精神力量,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。[乙文]精神的力量精神力量是一种重要的无形力量,它对人的生活和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精神力量强大的,往往能够百折不挠,披荆斩棘;精神力量薄弱的,则往往容易丧失斗志,一蹶不振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:有些人,面对困难和挫折,能够坦然处之,勇往直前;有些人,却会被小小的困难击垮,从此一蹶不振。这其中的差别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力量的强弱。精神力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和锻炼的。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许多培养精神力量的方法,例如: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,不断挑战自我,在逆境中磨砺意志,从失败中汲取教训。2. 根据甲文和乙文回答下面小题。(6分)(1)甲文和乙文都认为,精神力量具有什么作用? (2)甲文和乙文对精神力量的来源和培养有何不同的看法?3. 甲文从哪些方面论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性?(6分)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35分)1. 阅读下面的《送韦城李少府》一诗,完成下面小题。(6分)送韦城李少府李白洛阳城东桃李花,飞来飞去落谁家? 洛阳女儿惜颜色,坐见落花长叹息。 同是客子各有心,我寄愁心与明月。 随风直到夜郎西,风吹明月不曾移。(1)全诗以哪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?这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? (2)结合全诗,简析诗人用“明月”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。2. 阅读下面的《赤壁赋》片段,完成下面小题。(12分)赤壁赋(节选)苏轼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而尘嚣悉[què]。羽觞[qiāng]几案,曲肱[gōng]而枕之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[féng]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 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(1)“羽觞几案,曲肱而枕之”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神态? (2)“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其作用是什么? (3)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3. 阅读下面的《离骚》片段,完成下面小题。(9分)离骚(节选)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在和平时期:伟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成为一个民族不屈不挠、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。二、古代诗文阅读1. (1)通感。这种修辞手法打破了感官界限,将视觉上的动作“飞”与味觉上的动作“落”结合在一起,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落花的情景。 (2)“明月”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、对亲友的思念之情,也表达了诗人孤独、寂寞、怀才不遇的情感。2. (1)轻松自如,悠然自在。 (2)比喻。通过将作者乘舟畅游的情景比喻为“冯虚御风”,表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心旷神怡、无所拘束的心境。 (3)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。3. (1)“惟庚寅吾以降”运用了“天干地支记日”的典故。这一句表明屈原出生在庚寅日,传说是轩辕黄帝的生日,因此具有神圣的意义,暗示了屈原的高贵出生。 (2)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决心,即使道路漫长艰险,也要上下求索,永不放弃。三、语言文字运用1. (1)深远 (2)韧性 (3)涉及2. 劳逸结合——劳逸结合 慢条斯里——慢慢腾腾 最终将——最终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上海桑拿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